有哪些魚類常見的流行病害呢?興旺水產專家告訴你
魚類經過一個夏季的養殖,現已逐步進入白露季節,這段時間晝夜溫差加大,養殖水體的載魚量、投喂量達到全年的高峰,大多數攝食較好,生長迅速。但與此同時池塘也面臨水質老化、藻類大量繁殖等問題,這些易導致水生動物多種疾病的發生。

一、流行特點
1、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
該病可感染多數淡水魚類,具有病程急、死亡率高等特點,特別是水溫持續在25℃-28℃時發病率高,該病可通過病菌污染餌料、用具、水源等途徑傳播,鳥類捕食病魚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養殖池間交叉感染。
2、細菌性腸炎病
該病是家魚的高發疾病,不同規格都可發病。水溫18℃以上病情開始流行,25-30℃是流行高峰期,常與細菌性爛鰓病、赤皮病等并發,造成的死亡率較高。
3、車輪蟲和指環蟲
這兩類寄生蟲在白露前后由于水溫逐漸降低到20-28℃之間開始爆發,往往造成魚游邊、焦躁不安,出現死亡。
二、防控措施
1、調節水環境
可進行換水、加注新水,保持池塘水質良好,溶氧充足。適當使用強底凈、乳酸菌寶等藥品調節水質。目前,我國南方養殖池塘的表層水溫仍可達到較高的溫度,過高的水溫不利于多數養殖品種的生長,需適當加高池塘水位,既可使水溫適宜水生動物生長,也可保持水質的相對穩定。
2、加強投喂管理
要投喂的飼料新鮮,不變質。在確定好日投餌量后,根據天氣、水溫、水質、魚類吃食等情況合理安排投喂量,盡量減少殘餌產生,魚病治療期間適當控制投餌量。
3、科學使用增氧機
要堅持“三開兩不開”的增氧機打開方法,通常每天凌晨開啟增氧機一段時間,中午再開啟2~3小時,促進水體上下交換,通過增氧機的攪動,使上層溶氧高的水體到達底層,整個池塘上下層溶氧的平衡,經常開啟增氧機也可打破水體的溫度分層現象,使養殖品種處于適溫范圍內。
4、增強抵抗力
這段時間魚類攝食量大,肝膽負荷嚴重,容易引起肝膽綜合癥,造成抵抗力降低,易發疾病,因此可以飼料拌喂肝膽立康、魚蝦益菌寶、水產專用維C,保肝護道調節,調節腸道,促進生長,減少發病。
上一篇:秋季常規養殖魚類病毒性疾病該如何防治?
下一篇:最后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