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后,天氣沒有夏季的高溫炎熱,氣候變得“秋高氣爽”,因此秋季,也是我們水產養殖的的生長旺季。這個時候魚類生長也進入中后期,飼料投喂量增加,魚體糞便排放也隨之增加,但這個時候的池塘水質老化,凈化能力降低;這些情況會造成池塘底部嚴重惡化,水質氨氮、亞硝酸鹽等嚴重超標;同時進入秋季后,天氣晝夜溫差逐步增大,水溫也會隨之變化,池塘有益藻類容易死亡造成水體倒藻;這個時候的魚體抵抗力下降,病毒乘虛而入,從而導致養殖魚類疾病爆發。那我們常規養殖魚類病毒性疾病有哪些呢,我們該如何防治?今天,我們在這里可以給廣大養殖戶聊一聊這方面的問題。
1、病原:由草魚呼腸孤病毒引起?! ?/div>
2、主要癥狀:按癥狀不同表現分為紅鰭紅鰓蓋型、紅肌肉型和腸炎型三種類型。
(1)紅鰭紅鰓蓋型:病魚以體表的充血、出血為主??谇?、下頜、鰓蓋、眼眶周圍以及鰭條基部有明顯的充血和點狀出血。
(2)紅肌肉型:病魚外表無明顯出血癥狀或僅輕微出血,而以肌肉的充、出血為主。
(3)腸炎型:以腸道的充血、出血為主,腸道有彈性,腸內無粘液。

二、鯽魚鰓出血
學名又叫:鯽魚造血器官壞死癥。
1、病原:由鯉皰疹病毒Ⅱ型引起。
2、主要癥狀:發病魚種為鯽魚,同塘其他魚不發病,發病魚體規格偏大,小魚種發病較少較輕。發病癥狀:病魚食欲減退、離群獨游;檢查瀕死魚,眼球突出,眼球及下頜、胸鰭基部點狀充血,病魚撈出水面后,跳躍中有大量血液從鰓部流出,部分發病魚體側線鱗以下部位發紅;解剖發現,內臟黏連,肝臟充血嚴重,魚鰾點狀出血,部分魚有黃色半透明腹水;最典型的特征為死亡的魚鰓蓋上有一紅斑(養殖戶俗稱“美人鰓”)。
三、斑點叉尾鮰病毒病
1、病原:斑點叉尾鮰病毒(CCV)是鮰皰疹病毒Ⅰ型,屬皰疹病毒科。
2、主要癥狀:病魚食欲下降,離群獨游,反應遲鈍,部分病魚有尾向下,頭向上,懸浮于水中,出現間隙性的旋轉游動的癥狀。病魚鰭條基部、腹部和尾柄基部充血、出血,腹部膨大,眼球單側或雙側性外突,肛門紅腫外突。剖解見腹腔內有大量淡黃色或淡紅色腹水,胃腸道空虛,沒有食物,其內充滿淡黃色的粘液;心、肝、腎、脾和腹膜等內臟器官出血。
四、防控措施
針對這三種水產動物病毒病,目前沒有任何的藥物,針對上述疾病我們應該多以預防為主,因此我們可以做好以下幾個方面:
1、利用冬季清塘的時候,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,然后再用生石灰或者強氯精清塘和消毒;在養殖過程中每月定期使用旺碘、暴血停、菌毒雙殺等藥物進行水體消毒,來殺滅水體中的有害病原體。
2、嚴格執行檢疫制度,防止病原傳播,選擇健康不帶病魚種放養;放苗后時對魚體、水體進行消毒;草魚可以進行人工注射病毒病疫苗來預防。
3、加強水質管理。養殖戶可以定期使用“強底凈”和活菌產品來改良池塘底質和水質,培養出優質藻類,使池塘水體長期保持“肥、爽、嫩、活”的狀態,為魚類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,提高水產動物抗病能力。
4、勤開增氧機、防止缺氧、減少應激反應。高溫季節,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,積極做好暴雨天氣和臺風的應對準備,加強巡塘,勤開增氧機、防止缺氧、減少應激反應;一旦魚蝦應激,免疫力下降,就更容易爆發疾病。
5、科學投喂、定期預防。投喂飼料時,堅持做到定時、定位、定質、定量的“四定”原則,根據天氣、水質和魚體活動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投喂量。并且可以結合實際養殖情況,定期使用 “三病靈”、“肝膽立康”、“病毒清”、“魚蝦益菌寶”等一些中草藥物拌料投喂,增強養殖動物的體質和預防相應疾病。
6、防止盲目用藥。一旦發病,應當及時聯系興旺的技術老師,讓技術老師根據每個池塘病害的實際情況,給予相應的治療方案并全程進行技術指導,減少發病損失,切忌盲目用藥,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
上一篇:水產 | 高溫天氣,這些水產養殖注意事項你知道嗎?
下一篇:有哪些魚類常見的流行病害呢?興旺水產專家告訴你